劉文質(965~1028)字士彬。保州保塞(今保定)人。宋太祖趙匡胤祖母簡穆皇后的侄孫。他的父親劉審琦曾任虎牢關使,在征討李重進時戰死。劉文質幼年時就隨母親出入皇宮中,宋太宗授任他左班殿直,遷西頭供奉官、寄班祗候。認為他忠謹可靠,對其非常親信,曾經對內侍竇神興說:“文質,朕之近親,又忠謹,其賜白金百斤。”出任為兩浙走馬承受公事,擢升西京左藏庫副使、岢嵐軍使,賜金帶、名馬。
徙知麟州,改麟府(治今陜西神木)濁輪砦兵馬鈐轄。越河破遼軍,攻拔黃太尉砦,殺獲上萬,賜錦袍、金帶。徙知慶州。李繼遷侵擾軍境,劉文質將出兵,而官吏不敢發庫錢。他就用私錢200萬給軍兵,群情振奮,大破李繼遷軍。徙涇州(治今甘肅涇川),充麟州、清遠軍都監,又破敵軍于枝子平。咸平年間(998~1003),因清遠軍陷于西夏而被奪官,在雷州(治今廣東海康)安置。后來起用為太子率府率、杭州駐泊都監。封泰山,以內殿崇班為青、齊、淄、濰州巡檢。進禮賓副使、石隰緣邊同都巡檢使,徙秦州(治今甘肅天水)鈐轄。建小落門砦,親率士卒夯土筑墻。當時李浚知秦州,因就賜白金500兩。天禧年間(1017~1021),知代州。原來,蕃部獲逃卒,給絹2匹、茶5斤,卒都論死。當時捕得139人,文質取29人,以赦后論如法,余都配隸別的州。再遷內園使、知邠州,數次從曹瑋出戰,筑堡障。復徙秦州鈐轄,領連州(治今廣東連縣)刺史,再知代州。去世后,皇帝給其家人豐厚的撫恤金,并將其三個兒子任為官員。
劉文質因為是簡穆皇后的親戚,又因為父親是為國家戰死,所以前后賜予與別的將領不同。真宗曾經問起保塞的宗親,文質上宣祖、太祖賜書5函,仁宗也以書賜他。劉文質性情剛烈,喜歡評刺短長,就是在貴族近臣前也不回避,影響了他的仕途,故未任過什么顯赫的官職。